“支付制度改革探索与医院药学发展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药师协会联合主办的“支付制度改革探索与医院药学发展专题研讨会”,2015年3月28日在北京远通维景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会议旨在深入研讨如何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医保的核心任务已经由不断扩大参保面转为努力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基本医保按病种付费(DRG)改革和积极促进医院药学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医政司陈虎副处长、北京医保协会张大发会长、北京友谊医院张健副院长和安徽省立医院药剂科姜玲主任分别在座谈会上作学术报告,两个主办单位的代表分别在会上致辞,来自北京和全国22个地区医疗机构的130余名药学专家出席,北京药师协会孙春华副秘书长主持了座谈会。
座谈会首先由张大发会长作《北京市按病种付费(DRG)试点情况介绍》报告》,全面介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行按病种付费的经验。张大发透露,北京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由2008年的870万人发展到2013年的1350万人,医保基金收入则从2008年的21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601亿元,但由于依然存在多种不合理用药和过度医疗现象,2013年度医保基金仅结余3亿元,再不改进管理就会入不敷出,而全国的职工基本医保在2013年度已经有225个地区收不抵支,尽快推进按病种付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张大发介绍说,北京市从2011年就开始在6家三甲医院做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改革,并在深入研究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及时编制和试行适合我国特点的按病种付费系统(DRG系统),现已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度的医保基金收支,已经逐步接近合理水平。
陈虎副处长在会上作了《DRG对医疗管理的要求与影响》报告。陈虎介绍说,当前全球已经有很多国家实行了DRG制度即按病种计酬制度并收到良好效果,其中美国实行的DRG制度对美国健康照护体系的影响相当深远,包括医院住院日/占床率与住院例数都明显下降,每个病例的平均成本增长逐年趋缓,而医院的盈余反而比实行DRG制度之前增多。陈虎认为,DRG制度实际上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医院管理的一种制度,今后20年医学的最大进步不是来自新药、新仪器、新技术,而是来自把目前已知的管理知识充分应用于医疗健康行业。
张健副院长以“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与医院发展”为题,介绍了北京友谊医院学习、研究、实施GRG管理的经验,并反复强调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他说,你不会被互联网打败,但一定会被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同行打败。安徽省立医院药剂科主任姜玲则全面介绍了本院大力加强处方点评积极促进合理用药的先进经验。
与会人员先后与4位讲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重点研讨了医院药师究竟能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节约医保资金发挥多大作用,以及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管理后医院药房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大家一致认为,在未来医改中医院药师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自身能否通过学习不断增长专业能力。